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已经步入尾声,多个省份的行业规划纷纷出台,为后续的发展定调。11月17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山东省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预计“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制品总体需求将保持平稳,要促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产业进一步协同发展。
《规划》表示,水泥行业应当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砂石骨料+水泥制造+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突破骨料、商混、水泥制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补短板领域。
砂石骨料行业则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推广利用尾矿、废石等生产机制砂石,统筹资源禀赋、经济运输半径、区域供需平衡等因素,重点建设大型砂石骨料生产基地及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保障高品质砂石供给能力。重点发展200-800万吨级砂石骨料生产线,培育千万吨级现代化机制砂石示范企业。同时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机制砂石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展改造与创新,加强关键装备研发推广,提高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开发推广适合砂石骨料行业的智能设备。
全文提及的产业链条延伸、支持废石尾矿综合利用、提升装备工艺、创新改造机制砂石关键技术、培育千万吨级现代化机制砂石企业等内容,均与山东下发的《关于促进全省机制砂石行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内容不谋而合。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省机制砂石行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广利用尾矿、废石等生产机制砂石,积极推动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重点发展200-800万吨级机制砂石生产线,建设一批大型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到2025年,建设5家1000万吨左右现代化机制砂石企业,保障高品质砂石供给能力,促进机制砂石行业规范、高效、安全、高质量发展。
《意见》强调了3大重点任务:
1、优化行业规划布局
推进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统筹山东省砂石供应总量,防止产能过剩;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在济南、枣庄、济宁、日照、临沂等市培育一批年生产规模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机制砂石生产集中区。
丰富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种手段推进砂石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大型机制砂石企业;鼓励砂石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发展砂石、水泥、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等一体化的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不断拓宽延长产业链。
推进替代砂源再生利用。鼓励和支持废石尾矿综合利用,利用建筑拆除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生产砂石替代材料,优先使用再生砂石及再生砂石生产的建材产品;按照生态修复方案实施的修复项目,在符合规定情况下,采挖的砂石多余部分允许依法依规对外销售。
2、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机制砂石生产、使用、质量检测标准;推进分级利用,分行业分类别规定机制砂骨料技术标准;划分产品出厂等级,引导砂石产品分级别销售和使用;鼓励企业建立完善产品实验检测中心,增强对产品品质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建立产学研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搭建行业技术创新和交流平台;鼓励机制砂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与改造;加大装备研发投入,提高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
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在机制砂行业应用,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组织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等功能。
3、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砂石行业全生产周期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盗采、非法开采、违规生产、无砂石合法来源证明、非法运输和装卸砂石、非法改装车辆船舶设备、超限超载、污染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超越批准的工程建设、整理或修复方案划定的范围,以及在应取得而未取得采矿权的前提下开采砂石资源。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砂石材料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工程以及民生工程使用砂石的监管;严厉打击垄断、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和价格秩序。
强化绿色安全生产。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与此同时,《意见》还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质量标准和绿色发展4大基本原则,并要求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重点工程,以此来促进山东省机制砂石行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来源:砂石骨料网